外观世界内观心
服务热线9:00-21:00 / 021-22818-606
孩子的要,是贪得无厌吗?
发布时间:2018-04-09 13:28:26| 浏览次数:

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   2018-03-30 传播师计划

(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

孩子的索要,是贪得无厌吗?


说起不能满足孩子物质需求,一个貌似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是:如果要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,他不需要为此付出什么努力,那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理所当然的,他不会懂得珍惜,也不会懂得感恩。孩子会变得自我为中心,会变得脆弱,云云。乍一听很有道理,细想之下,全是大人的投射。


例如,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只要有巧克力就不吃饭,这个概念是从何而来的?可能来自于你小时候觉得巧克力好吃,但是偏偏你吃不到,或者大人不给买,或者买了也不让痛痛快快的吃。


如果我们让孩子自由选择,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无节制的吃巧克力。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观察到过这一点。


有次出去玩,错过了饭点儿,车里有巧克力、蛋糕,都是她们平时喜欢吃的东西。我让她们先吃些填填肚子,结果她们生气的说:“我们要吃饭!”


原因是,第一她们体会过巧克力不解饿,饭菜解饿;第二她们知道她们可以吃饱了肚子以后,拿巧克力当甜品,没人会阻碍她们吃巧克力。


孩子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——在那个当下,她们需要吃饱肚子。所以认为有巧克力肯定不吃饭,是大人内心未被满足的愿望,不是孩子的。这就是投射。


同理,买礼物本身不会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,除非我们把礼物赋予了其他的意义。


我家孩子小时候第一次去海洋馆,看到礼品店琳琅满目的商品,非要买礼品。我也觉得孩子的要求很合理,大致看了下都在我愿意支付的范围之内,于是约定好,只能挑一个。


俩人左挑右挑,居然买了全商店最便宜的东西——一盒小海豚的橡皮。我都看不下去了,还劝人家再挑挑,俩人走了一圈,回来认真地告诉我,就想买这个。孩子挑礼物,凭的是自己的喜好,而非贵贱。




情感满足,等于物质满足?


我有一表妹,从小性格就特好,随和,跟谁都能聊。大人孩子都喜欢她。我小时候住他们家,因此对她父母对待她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——出于嫉妒。


比如,我小时候学习很好,她常常偷懒不写作业。姨就问她:你作业写完了吗?她就随口说自己肚子疼。姨马上相信了,开始对她嘘寒问暖,作业的事儿就不提了。我直到现在都很疑惑,连我这个十岁的小孩都能看穿的把戏,姨会看不出来?


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:我表妹小时候不吃姜,其他菜都可以不放,可是拌馅怎么都要放点儿姜去腥。姨每次都要把姜切得极碎,以至于我吃的时候完全都尝不到一点姜,可我妹仍然会“呸”地吐出来,说里面有姜。这也是一个谜。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吃出来的,而且也不知道她是为了要撒娇还是真地出于敏感,总之姨就得给她单独做馅。


姨夫是个很爱玩的人,他常常鼓动孩子们跟他一起玩。我真是难以想象一个大人会像个孩子那么玩。我当时处在青春期的抑郁状态,对于我妹可以整天没心没肺地高兴十分困惑,当然也十分嫉妒。以至于有一阵子我放学回家就跟她发脾气,我妹说:“今儿又谁惹着你,跟我这儿撒邪火来了?” 其实她不知道,看见她我这邪火就不打一处来。


我直到现在也非常羡慕她的心态:对自己非常接纳,别人跟她相处起来也非常舒服,因此到哪儿工作人缘都特好。她对挣钱这件事,不排斥也不执著。负担得起的东西,就买给自己;负担不起就不买,也不会自怨自艾。


当然你要用某些“成功”的标准来衡量,也许这样的孩子不算“成功”。她过着平凡的小日子,自给自足,有钱出去玩,有房子住,有工作,有朋友,既没有腰缠万贯,也没有万众瞩目。


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拯救人类,跟马斯克一个等级,那此篇可以略过,我基本肯定这是在浪费你的时间,因为我自己还没达到那个精神境界。但如果你觉得你和你的孩子也就是99.9%的普通人的一员,那么下面的分析可能对你有用。




你害怕满足什么?


克莱因在《爱·恨与修复》这本书里写到:每个人在无意识里都有某种程度的贪婪。在本质上,它是无止境的,也不会缓和下来;作为生存本能的一种形式,它只有在死的时候才会消停。


也就是说,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否定这一点,其实是反人类的。问题是,我们为什么对自己本性中的这个特点充满恐惧?


一般来说,一个人容易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拥有的东西上,也就是说,我对自己感觉好,等于我拥有很多好东西。


反过来,一旦我得不到很多好东西,我就会体会到巨大的失望和痛苦,因为这说明我不够好,没有价值。


所以,为了防御这样的痛苦,就对自己、也对孩子“洗脑”,即否认欲望,比如,对自己或孩子说:“你不需要这个”,“你的欲望是错的”,“你不该要这么多”……


我们生怕孩子拥有他们“配不上”的东西,让他们失望。


而孩子们对物品的好坏有着天然的品味,孩子们喜欢精致的、美丽的东西,这样的东西往往比较贵。父母对拥有美好的恐惧导致对贵东西近而远之,不是因为贵而买不起,而是为了买不起,远离贵。


⊙版权声明: 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内观心理(2008)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

内观心理咨询中心地址:宛平南路521号(恒昌花园)B座1306室。(轨交4号线/7号线东安路站3号口出直走5分钟即。行人请走恒昌花园零陵路541号大门。开车请从宛平南路大门走,告知门卫房间号即可进入)电话:22818606 微信号:eduinsight   网址:

外观世界内观心理www.insi.com.cn图标


 
 
 上一篇:“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”:你有没有自我孤立的倾向?
 下一篇:你的生活过的不如意,不要全赖在原生家庭身上

选择内观心理的理由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021-2281-8606
微信咨询:13601732813
QQ咨询:1902932835
中心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445号新越时美大厦(武定路口)5B